二维码

扫一扫,了解更多

文化建设

CULTURAL CONSTRUCTION

寻根大槐树

分类:

豫中文化

作者:

曹伟海

来源:

发布时间:

2013-04-06


进入四月,晋南的天气还是忽冷忽热。早上穿羊毛衫、上午又得脱了。行在路上,看见车窗外绿油油的麦田地里五颜六色的花圈和纸幡。就像不断提醒来来往往的人们:清明节要来了。

4月4日,因工作关系,清明节未能回乡祭奠亲人。清明祭祖当然具有特别的意义,清明这天,我正好到了临汾、所以就慕名来到了洪洞县。这天正好赶上第二十三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节日里看到县城街上挂着许多宣传标语,公园的路两侧摆满了各种小摊。公园对面的空地上搭起戏台,也许是由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缘故吧。

街上游人如织,到处都是前来参拜的人群,袅袅的香火和着缭绕的鼓乐声。随着逐渐的深入园内文化,渐渐地我又听到和了解了许多关于大槐树的故事和传说。

我也算是寻根的一族,由小到大,总听到的是老人们说起关于大槐树的故事,从明朝洪武年间算起,先祖来到中原传至我这一代,应该是二十几代了。这种传说,是那么的根深蒂固,一如那古槐。让对祖先故居一无所知的我也禁不住充满想象,一遍遍去描绘那古树,描绘那白鹳,描绘那远迁他乡的人。

这天的洪洞艳阳高照、风和日暖。我按照院内的指路引牌蜿蜒前行,绕来绕去才到了那处古迹的“古大槐树处”碑亭。据传此处原有汉槐一株,树身数揽,浓阴可蔽数亩。然而因历年久远,心枯枝老被风吹折,第一代古槐早已在几百年前汾河的大水里消失,现今只有“古槐迁民图”绘出了它。走近古大槐树处的遗迹前,在亭旁边,矗立着一棵苍劲的古槐。粗壮的腰身箍着一圈宽宽的厚铁皮,四面有几根铁索拽着树的四边,树周围环绕着一圈铁链,树身已经干枯,并且有许多小孔。它已完全失去了生命,这是第二代槐树,传说是在古大槐树北引根上发芽长大。它的附近长着许多翠绿的生机盎然的槐树或松树。而现在看到的大槐树据说已是第三代了。迁民们代代繁衍,不忘的永远是故土。古槐也是如此,第一代消失,第二代生出来了,它在等着那些寻根的人,已至它在这无穷的等待里枯朽,第三代又生出来了,依旧是枝繁叶茂,像一面在风里招展的旗帜,呼唤着寻根的人。

而就在离古槐处不远的地方、现有一株人造的古槐。古槐树干上粘贴着一纸《平阳府大堂告示》,告示内容是与移民有关的通告。

在大槐树下,那些自小听说过的故事更是一遍遍在耳边响起,如泣如诉,如歌如诗。我真的感到非常的庄严和肃穆,仿佛真的看到了当年祖先们生离死别的凄惨和万里跋涉的悲壮。幻想起六百年前在这棵古槐树下曾经发生的一场动人的移民故事。

华夏大半部古文明史在三晋浓缩,山西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液汁的圣地,洪洞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它地处临汾盆地北端,东倚霍山,西屏吕梁,汾河由北向南纵贯;气候适宜、交通便达,是山西最富庶的地方。而也许就是因此,在元末明初中原地区饱经战乱、水、旱、蝗、疫连年发生,人丁锐减、赤地千里的时候,山西这个地方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密度较大。于是,就有了明初朱元璋登基之后开始的大移民传说。据说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共组织了8次大规模移民活动,涉及到18个省、市,526个县,882个姓氏。

在这古槐下,我又一次听到了关于骈甲的故事,其实不用去看,我的小脚指甲就是两半的。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这标记就由此留了下来,也成为古槐迁民后裔最鲜明的标记。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手被反绑,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直至今天,洪洞县大街及旅游园内提供方便的地方仍然沿袭了当时的说法,不是厕所、不是WC、不是卫生间,全部名为解手场。

所以,洪洞这个地方就与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有了血脉渊源——尽管这些“事实”大多都未见诸正式史册,但天长日久,故事就成了事实、传说就成了历史。这样一来,洪洞就成了许多中国人的祖居地。已故画家董寿平先生(洪洞人)有题词:“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古槐树下老鹳窝”。一首诗,让多少古槐子孙潸然泪下,魂牵梦萦间,悠悠乡思无穷无尽,把一腔的情愫,都寄在了那棵古树上,以及那些飞翔在水边、栖息在古槐枝叶之间的白鹳上。

洪洞这个地方也就因此而举世闻名了。当然,洪洞的名声还与京剧《苏三起解》有关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这戏词近乎尽人皆知了。

人造古槐的东北面是新修的广济寺。寺内大雄宝殿巍峨、观音菩萨玉立。有僧人招呼上香拜佛,但在你起身之时那僧人肯定会及时提醒你放些钱财。寺庙的西侧即是气势恢宏的“祭祖堂”。堂内设有12组各姓氏祖先牌位,供人祭拜。在祭祖堂里,投入捐款后,得到了两柱香和一条黄丝带,在第五组里我找到自己姓氏祖先的牌位,我向先祖的牌位深深鞠上四个躬,人们说这是神三祖四。敬上一柱虔诚香的一瞬里,那种归依感是那么的强烈,我真的认为,这是我魂魄要回,落叶归根的故乡。虽有满腔的话,但此时却不用再说。我忽然明白了人们为什么要寻根,那实在就是一种关于生命延续的认同,是一种凝聚力,是一种对故土的热爱,更是一个民族繁衍不息的力量所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下午,天上下起了沥沥的小雨,给此时的心情增加了一道浓厚的色彩。我一步三回首地离开大槐树,也像我的先祖,把一种依恋深深留在心上,此时,似有祥云升起,把吉祥的乐音传送,那里面有一种祝福,是让每一个寻根的人过着充实、快乐、幸福的生活。

啊!大槐树,大槐树……

下一页:

友情链接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商鼎路70号     邮编:450016   电话:0371-63766978   邮箱:hnyz668@163.com

版权所有 ©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本网站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