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了解更多

文化建设

CULTURAL CONSTRUCTION

从毛泽东的诗词中领略共产党人的品格——“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一)

分类:

豫中文化

作者:

曹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9-2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说的横渠四句,我觉得用在毛泽东主席身上恰如其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回首毛泽东的一生,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历史事件,必有诗作,必有吟咏。毛泽东的诗词,不仅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更生动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艺术概括,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的文学呈现,是一部以艺术形式再现的中国共产党党史。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党史中蕴藏了无数的智慧、力量和传承。”可以说,读懂毛泽东诗词,就会读懂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就会读懂我们这个民族坚韧不拔、矢志复兴的精神魂魄,就会读懂几个世纪中国大舞台上发生的历史话剧、斗争史篇,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前进的力量。

  一、永恒的初心使命

  初心有一个不断萌发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曾说:“我小的时候也没有多大的志愿和抱负,也没有想干出多么大的事业来。”还说:“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才读马列主义。”随着人生道路的不断探索,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初心逐渐形成,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第一期。词作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在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从“学不成名誓不还”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从一介书生变成了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天翻地覆慨而慷”,实现了从上下求索到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转变;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六亿神州尽舜尧”,实现了从重视民众到一切依靠人民的转变;从“管却自家身与心”到“拒腐蚀、永不沾”,实现了从注重修身到树立共产党人精神丰碑的转变,但不变的,是他的初心使命,是他的民族复兴梦想。

  延伸开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背负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遍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书写了流传千秋万代的史诗,缔造了万紫千红的伟业!

  二、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它是国本;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什么是中国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共产党人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是毛泽东于1934年7月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毛泽东吟咏祖国河山的诗作中,这种爱国情怀表现得既直接又生动。“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他既乐山又乐水。会昌山“颠连直接东溟”,昆仑山“横空出世”,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他欣赏“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自然雅趣,赞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烟波浩渺,向往“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气壮山河的诗句,使人对伟大祖国油然而生敬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自豪。毛泽东诗词在文化取向上凸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伟大历程的真实写照。

  三、顽强的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我们党就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毛泽东的一生,是进行不懈斗争的一生。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风云诡谲多变,世界局势动荡不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处在艰难的探索时期。面对来自国外的威胁、讹诈,毛泽东写道:“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掷地有声地告诫我们,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四、勇敢的责任担当

  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小令都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山,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尽显山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毛泽东宏大的胸襟和抱负、勇敢的责任和担当。

  其三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在远古神话中,天是靠着山支撑起来的,没有山的支撑,天就会坠落下来,因此有了火神共工撞坏了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

  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比作山,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主动担负起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历史重任,就好像枪和戟一样,成了天地间赖以存在的擎天之柱。这充分体现了,当国家出现危亡,人民出现危难时,共产党人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展现出一股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一股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胆识和气魄。

  五、强烈的忧患意识

  我们党在内外忧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会昌》,是毛泽东在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关乎红军和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危急关头时写下的。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粤赣省的干部的陪同之下,毛泽东登上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望着逶迤的山峦,触发了诗兴,写下《清平乐·会昌》一词,表达了他内心的抑郁和焦虑。正如他后来解释诗中“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时所说:“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自古就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不朽精神。近代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地主重重压迫”“遍地哀鸿满城血”“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始终忧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大众的命运,忧患意识是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不竭动力。

  2013年1月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来称颂当今中国的大好局面,他眼中的“风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神州大地焕发的勃勃生机和锦绣前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虽然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

  六、积极的乐观心态

  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是敌强我弱。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从不悲观、从不气馁。伟人如此,共产党人亦如此,不管是在困难挑战面前,还是在革命低潮时期;无论是在泰山压顶之下,还是在血雨腥风之中,始终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历难险而不“折腰”,从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面对艰难困苦,毛泽东傲视万物,雄视寰宇。“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各种挑战,毛泽东气定神闲、从容不迫、沉稳持重。“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不到长城非好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乐观心态和必胜信念激发出无穷力量,使毛泽东坚定执着、勇往直前。毛泽东的自信绝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源于他对历史潮流的深刻把握与积极响应,源于他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和精确判断,源于他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和坚决维护,源于他对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时说:“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表达了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乐观和坚定。

  结语

  毛泽东诗词常读常新、常悟常新,是我们提升个人修养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学习党史的经典著作,是指导我们工作和实践的方法论。这里所列举的只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一小部分,读懂、悟透毛泽东诗词的历史蕴涵和精神境界,领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还需要我们常读、常悟、常思、常实践。我们要通过重温毛泽东诗词,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斗争本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积极心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煤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友情链接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商鼎路70号     邮编:450016   电话:0371-63766978   邮箱:hnyz668@163.com

版权所有 ©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本网站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