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了解更多

文化建设

CULTURAL CONSTRUCTION

传承百年薪火,奏响时代新歌

分类:

豫中文化

作者:

夏大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12-23


一 、序言

百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点。对于一个人来说,百年代表着生命的极限,是从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到地下的一抔黄土的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百年是伟大征程的中继站,是从一条南湖上的扁舟成长为领航复兴伟业的巨轮的过程。这段过程起源于硝烟弥漫的黑暗岁月里,浸泡在无数仁人志士的汩汩鲜血中,最终铭刻在不朽的丰碑上。

百年党史初心不改,万里征程使命必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历史是现实最好的老师,每一个矢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地质工作者,都应该立足于百年党史,以党的成功经验启迪自身,以党的经验教训警戒自身,以党的伟大成就激励自身,以党的优良传统要求自身,自觉扛起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朝着党和人民期盼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开拓前进。

二、起源:开天辟地

当大清统治者们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当农民起义浪潮席卷全国,封建官僚大地主们不甘失败掀起洋务运动;当资产阶级改良派妄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进行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歌民主共和推翻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当新文化运动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软弱无力的资产阶级却不能给中国带来新的出路,妥协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向帝国主义妥协,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没有受到丝毫削弱和影响;向封建势力妥协,残存的地主官僚资本家关系盘根错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仍然只是空谈,四万万中华儿女依旧生活在落后与战乱的泥潭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资本发展之际,中国工人阶级像春天的种子,积蓄着力量;民族存亡之秋,马克思主义如黑暗中的炬火,照亮了革命的前路。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孕育出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胜利的方向,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中华民族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二)鲜血与鲜花

通往鲜花的道路是由革命烈士的鲜血铺就的。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党员烈士达370多万人。28年的浴血奋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全体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建设:翻天覆地

当国民党反动派仓皇南逃偏安台湾一隅,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建立;当美苏冷战世界各国噤若寒蝉,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如火如荼;当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不可一世,中国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内由于长期经受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炮火的摧残,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国外帝国主义虎视眈眈,西方国家采取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的政策,不给新中国喘息之机。

正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境遇下,面对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窘迫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辍,在赤地千里的神州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奋斗赞歌。经济方面,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发展上,“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基础设施建设上,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古老的中国,正在新一轮科技发展浪潮中踏浪前行,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等互联网时代新模式,正在引领世界潮流,促进着新一轮的货币改革。

(二)发展和改革

中国共产党用二十九年时间,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又用了三十四年时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施全面改革开放,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历史不会忘记,正是“改革开放”这一剂良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才有了如今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才能重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四、前进:惊天动地

当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陷入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发展新时代;当西方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积极推行“一带一路”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当美国不断插手他国内政挑起战争,中国力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全球共同发展。

(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砥砺奋进谋发展,行稳致远开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用强劲有力的双手为贫困地区撑起了一片蓝天,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带领众多贫困人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人民吃不饱饭的问题,终于得到历史性地解决。全面小康已经达成,前进的脚步却不会就此停止,下一个目标是要将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段旅途,正如一场接力跑的马拉松,当代地质工作者生逢其时,肩负重任,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坚定不移地追随党的旗帜,一定能在持续奔跑中将梦想照进现实。

(二)地质和新天

中国地质事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多个春秋。无论是过去激情燃烧、栉风沐雨的找矿岁月,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时代,地质工作者们一路不忘初心、风雨兼程,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和可歌可泣的重大牺牲。“三光荣”的地质传统和“四特别”的地质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地质人,投身于野外地质工作。发现大庆、胜利等油田,使我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发现铀矿和稀土矿床,为“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提供了资源基础。无数的中国地质工作者正如脚下的土地一样,沉默不语却支撑着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

当代地质工作者应主动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从党的光辉历史中不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继往开来地发展地质事业,紧跟“十四五”时期战略部署及二○三五远景目标规划的步伐,寻求突破。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奋斗意志,为中国地质事业撑起新天,诠释地质工作者对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五、结语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壮哉山河秀。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如巨舟逆流而上,挽救中国人民于革命的惊涛骇浪;今天,中国共产党似灯塔指引方向,照亮中国人民于时代的风口浪尖。百年砥砺,宝剑正锋,无数地质工作者为了中国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百年如一日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就像这片土地一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做的那样。

友情链接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商鼎路70号     邮编:450016   电话:0371-63766978   邮箱:hnyz668@163.com

版权所有 ©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本网站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河南豫中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营业执照

本网站支持IPV6